心脏正常的起搏点是问
心脏正常的起搏点是
-
心脏正常起搏点是窦房结,其能自动有节律产生电冲动控制心脏节律,儿童、老年人及患心血管疾病人群窦房结功能有不同情况,窦房结功能异常会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等,需检查明确病因,可逆因素致异常可去除因素,不可逆则可能需植入起搏器治疗。
1.心脏正常起搏点的位置
心脏正常的起搏点是窦房结。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界处的心外膜下,呈长椭圆形。它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电冲动,频率约为60-100次/分钟,是心脏兴奋的发源地,由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依次传导至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从而引起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
2.窦房结控制心脏节律的机制
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能够自动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就会引发动作电位,进而产生电冲动。这种自动去极化是由于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特性导致离子的跨膜流动变化所致。例如,起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逐渐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逐渐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时,引起钠离子快速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随后钾离子外流,使膜电位复极化,之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去极化过程,如此循环,从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性跳动。
3.特殊人群与窦房结功能的关系
儿童:儿童的窦房结功能尚在发育完善过程中,但一般来说,正常儿童的窦房结也能规律地产生电冲动来控制心脏节律。不过,儿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时,可能会影响窦房结的功能,导致心率异常。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使窦房结周围的结构受到影响,从而干扰其正常的起搏功能;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窦房结的电活动,可能导致心率减慢等心律失常情况。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房结的细胞会逐渐发生退变,起搏细胞的数量可能减少,其自动去极化的功能也可能会有所下降,导致窦房结的起搏功能略有减退,部分老年人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但只要在正常可接受的范围内,一般不影响心脏的基本功能。然而,老年人如果同时患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就更容易影响窦房结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窦房结功能的异常,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例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窦房结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心肌病患者,心肌的病变也可能波及窦房结,导致其起搏和传导功能异常。对于这些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心脏节律情况,因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脏事件。
4.窦房结功能异常的影响及应对
如果窦房结功能异常,如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钟)、窦性停搏(较长时间无窦房结电冲动发放)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对于窦房结功能异常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如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如果是由于一些可逆因素引起的,如药物影响(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电解质紊乱等,去除这些因素后可能窦房结功能会恢复正常;如果是窦房结本身的退行性病变等不可逆因素导致的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等治疗措施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