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留置胃管时食物被吸入的问题问
如何处理留置胃管时食物被吸入的问题
-
预防需精准确认胃管位置、控制输注速度与量并保持合适体位,若发现食物吸入则立即中断输注并清理、调整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后联系医生评估,儿科患者操作需更轻柔严谨并综合其年龄特点等调整诊疗措施。
一、预防措施
1.精准确认胃管位置:通过X线检查明确胃管头端位置,或利用抽吸胃液pH值(正常胃液pH多为1.5~3.5)等方法确认胃管在胃内而非气道,确保胃管安置正确,这对各年龄段患者均至关重要,尤其儿科患者需更严谨确认。
2.控制输注速度与量:鼻饲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成人初始输注速度可从30~50ml/h起始,逐步增加至合适速度,输注量也应根据患者耐受及病情调整;儿科患者需依据年龄、体重精准设定,避免因速度过快或量过大引发反流误吸。
3.保持合适体位:鼻饲过程中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维持半卧位,减少反流风险,儿科患者操作时需轻柔且确保体位正确,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误吸。
二、处理流程
1.立即中断输注并清理:若发现食物吸入,第一时间停止胃管输注,迅速清除患者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进一步阻塞气道,儿科患者操作需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调整体位促进排出:将患者调整为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便于吸入异物排出,儿科患者需小心操作,保证体位调整安全平稳。
3.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呼吸困难、血氧下降等情况,立即给予吸氧等处理,儿科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相对敏感,需加强监测频率。
4.联系医生评估:及时联系医生进一步评估,可能需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明确吸入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制定后续诊疗方案,儿科患者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特点及耐受程度调整诊疗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