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麻疹以后应该怎么预防问
出现麻疹以后应该怎么预防
-
预防麻疹需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管理传染源要早期发现患者并隔离,对接触者采取相应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需通风换气和对患者物品消毒;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
一、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对麻疹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隔离,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症状表现及隔离时机判断,比如婴幼儿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对于有麻疹接触史的人群,需医学观察21天,有既往病史的人群再次接触时需更严格监测。
2.对接触者采取措施: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触麻疹患者后,应隔离观察3周;曾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推迟4-6周。儿童、青少年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后的处理有差异,儿童自身免疫力发育未完善,需要更严格的观察周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通风换气: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数次,每次15-30分钟,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空气质量要求不同,良好通风利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降低他人感染风险。
2.消毒措施:患者衣物、玩具等可采用阳光暴晒、煮沸等方式消毒,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注意消毒方式对物品的影响,如某些材质衣物不宜高温煮沸则选择合适消毒方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随着年龄增长,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程序可能有调整,青少年及成人中未免疫者也可接种。疫苗接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但有免疫缺陷、严重过敏等特殊情况人群不能接种。
2.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患者5天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降低发病几率或减轻症状。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接触麻疹后更适合及时应用被动免疫措施,但有过敏史等特殊情况要谨慎使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