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问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
幽门螺旋杆菌是定植于人胃内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呈螺旋等形且具鞭毛,可通过口口、粪口传播,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相关,儿童感染后易被忽视,有基础胃部疾病史人群感染后病情易加重。
形态特征
它呈螺旋状或S形、弧形,具有鞭毛,这使得它能够在胃内的黏液环境中运动,以利于附着在胃黏膜表面。
生存环境
幽门螺旋杆菌适宜在胃酸环境相对较低的部位生存,胃黏膜是其主要的定植场所。它可以通过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周围酸性环境,从而保护自身免受胃酸的损伤。
传播途径
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接吻等亲密行为都可能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集体用餐场所,多人使用共同的餐具,也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传播。
粪口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可能会被感染。
与疾病的关系
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它长期刺激胃黏膜,会导致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会破坏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造成损伤,进而形成溃疡,患者会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等表现。
胃癌: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更易出现相关胃部病变,而且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在生活中,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等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行为。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已经患有慢性胃炎等疾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需要更加重视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和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