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判断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何判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从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及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病史要关注围生期情况及特殊人群;临床表现分轻、中、重三度,各有不同表现。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影像学(头颅超声、CT、MRI)、脑电图及血清生化检查,各有特点及作用。
临床表现上: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或增高,呼吸平稳,前囟平,一般于72小时内症状好转,预后较好;中度患儿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症状在14天内消失,可能留有后遗症;重度患儿意识不清,常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松软,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反复发生惊厥,呼吸不规则,前囟张力增高,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严重后遗症。
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超声:简便、无创,可早期发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在新生儿出生后2-5天内进行检查,能观察到脑室旁白质回声增强、脑室扩张等情况,对判断病情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早产儿,因其前囟未闭,超声检查方便。
头颅CT:能清楚显示脑解剖结构,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在出生后2-5天检查,可见脑水肿、低密度灶等改变,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需权衡利弊。
头颅MRI:对脑组织病变的检测敏感性高于CT,能更早期、准确地发现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如T1加权像高信号提示基底节、丘脑损伤,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脑水肿等,且无辐射,对新生儿更安全。
脑电图:可反映脑电活动情况,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电图可出现背景活动异常、痫性放电等改变。轻中度患儿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活动减慢、低电压等,重度患儿可出现等电位等严重异常波形,脑电图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但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血清生化检查: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等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可升高,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可作为辅助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