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脊椎受损的表现问
婴儿脊椎受损的表现
-
婴儿脊椎受损会出现运动功能异常(如无法正常抬头、肢体活动不对称、下肢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如采取扭曲姿势、俯卧姿势异常、站姿坐姿不稳定)、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觅食反射等异常)及伴随症状(如哭闹不安、大小便失禁、低热等),家长需重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做好护理。
姿势异常
脊椎受损的婴儿姿势会与正常婴儿不同。常见的有异常的体位保持,比如婴儿总是采取一种扭曲的姿势躺着或坐着,无法保持正常的直立或平卧的舒适姿势;在俯卧位时,正常婴儿能较好地抬头和支撑身体,而脊椎受损婴儿可能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些动作,俯卧时身体不能有效抬起,呈现出不正常的姿态;另外,脊椎受损可能影响婴儿的站姿或坐姿的稳定性,正常婴儿在合适的支撑下能保持相对端正的站姿或坐姿,而脊椎受损婴儿会出现歪斜、不稳定的姿势。
反射异常
婴儿期有一些原始反射,脊椎受损可能导致这些反射异常。例如,拥抱反射异常,正常婴儿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对称的拥抱反射,而脊椎受损婴儿的拥抱反射可能不对称或者减弱、消失;觅食反射也可能异常,正常婴儿当用手指轻触其口角时会出现觅食反射,头转向刺激侧并张开嘴,脊椎受损婴儿的觅食反射可能表现出异常,如反射减弱或不对称等情况;膝跳反射等也可能因为脊椎受损而出现异常改变,影响神经传导和反射的正常产生。
伴随症状
脊椎受损的婴儿可能还伴有一些其他伴随症状。比如疼痛导致的哭闹不安,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但会通过持续哭闹来表现身体的不适,这种哭闹与平常的饥饿、困倦等引起的哭闹不同,可能更为剧烈和持续;部分婴儿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因为脊椎受损可能影响到神经对大小便排泄的控制功能,正常婴儿在一定月龄后能控制大小便,而脊椎受损婴儿则可能出现大小便不受控制的现象;还可能伴有发热等情况,如果脊椎受损是由于外伤等原因引起,可能会伴随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发热,但这种发热一般体温不会过高,多为低热范围。
对于婴儿脊椎受损的情况,家长需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婴儿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婴儿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脊椎受损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婴儿的脊椎,避免再次受到损伤,给予婴儿合适的体位支撑,如使用专门的婴儿脊椎保护型护理用品等,以促进婴儿的康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