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肾炎发病机理

慢性肾炎发病机理

2025年10月16日 14:48:29
病情描述:

慢性肾炎发病机理

医生回答(1)
  • 高霞
    高霞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凝血-纤溶失衡、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管-间质损伤等多因素相关,免疫炎症反应致肾小球损伤及蛋白尿等表现,凝血-纤溶失衡加重肾小球缺血缺氧及硬化,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损伤固有细胞促进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且不同人群及基础疾病等因素对病情有影响。

    凝血-纤溶失衡参与

    肾小球内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调节。在慢性肾炎状态下,肾小球局部的凝血因子释放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导致微血栓形成。微血栓的形成会进一步加重肾小球的缺血缺氧,促使肾小球硬化进程加快。例如,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减少,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等,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慢性肾炎患者,血压升高本身可能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加重肾小球内的凝血倾向;肥胖的慢性肾炎患者,脂肪代谢紊乱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凝血-纤溶失衡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生活方式及基础疾病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慢性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会出现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健存肾小球为了代偿受损肾小球的功能,会发生高灌注、高滤过和高压力的“三高”现象。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固有细胞,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展。例如,入球小动脉扩张,出球小动脉收缩,使得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对于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需要关注激素变化对病情的潜在影响;长期高盐饮食的患者,钠水潴留会加重肾小球内的高灌注状态,从而加重病情进展,因此需要强调低盐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

    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协同作用

    除了肾小球的损伤,肾小管-间质也参与慢性肾炎的发病过程。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等物质进入肾小管后,会加重肾小管的负担,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又会影响肾小球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与肾小球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例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蛋白质的重吸收增加,导致细胞内溶酶体负荷过重,细胞功能受损。在儿童慢性肾炎患者中,肾小管-间质的发育特点可能影响其对损伤的修复能力;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慢性肾炎患者,高血糖等因素会协同加重肾小管-间质的损伤,需要综合管理基础疾病和慢性肾炎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