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的推拿手法是什么问
小儿积食的推拿手法是什么
-
针对小儿积食的推拿疗法,包括清胃经(直推胃经100-300次,可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环形摩动5-10分钟,促进胃肠蠕动)、揉板门(揉板门穴1-3分钟,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捏脊(从长强穴沿脊柱捏至大椎穴3-5遍,调节脏腑功能),还提及小儿皮肤娇嫩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同年龄段调整力度、积食未改善及时就医及注意室内温度等特殊人群提示。
一、清胃经
1.操作方法:患儿掌心向上,术者用拇指螺纹面从患儿大鱼际桡侧缘(胃经位置)向腕横纹方向直推,操作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胃经穴有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等作用,通过推胃经可改善小儿积食导致的胃脘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刺激特定经络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二、摩腹
1.操作方法:术者用手掌掌面,以患儿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摩动,频率宜适中,一般每分钟120-160次,摩动时间约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摩腹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能增强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力,加速胃肠内容物的排空,对于小儿积食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有改善作用,符合人体胃肠生理运动调节的原理。
三、揉板门
1.操作方法:板门穴位于患儿手掌大鱼际平面,术者用拇指端揉板门穴,揉动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揉动时间约1-3分钟。
2.作用及原理:揉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功效,可调节脾胃功能,对于小儿积食导致的食欲不振、食积不化等有改善作用,是基于中医穴位对脾胃功能调节的理论。
四、捏脊
1.操作方法:患儿俯卧位,术者双手半握拳,示指半屈,两拇指抵于脊柱两侧皮肤,然后示指向前,推动拇指向前,提起皮肤,自长强穴起,沿脊柱两侧向上捏至大椎穴,重复3-5遍。
2.作用及原理:捏脊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对脾胃功能的调节作用明显,能改善小儿积食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从中医理论来讲,捏脊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胃肠功能等有关。
特殊人群提示
小儿皮肤娇嫩,在进行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患儿皮肤微微发红为宜,避免用力过大损伤皮肤。不同年龄段小儿耐受程度不同,婴儿时期推拿手法更要轻柔,学龄前期小儿可适当增加一些手法的力度,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灵活调整。如果小儿积食情况通过推拿未见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推拿时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小儿受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