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反流性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反流性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2025年10月16日 12:41:46
病情描述:

反流性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张昱
    张昱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向他提问

    反流性肾病的病因包括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其发病机制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发育异常有关,婴幼儿是高发人群且女孩概率更高,反流程度、持续时间与肾损害相关;尿路感染是重要诱因,儿童易患且反复尿路感染易引发,大肠杆菌感染易致;还有遗传因素,反流性肾病具遗传倾向,以及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会致尿液反流损伤肾脏。

    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输尿管在膀胱壁内走行的斜行段可起到活瓣作用,阻止尿液反流。当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发育异常时,如膀胱黏膜下输尿管短、膀胱壁内段纵行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就会导致活瓣功能失效,从而引发膀胱输尿管反流。婴幼儿由于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较短,活瓣作用不完善,是VUR的高发人群。女孩的膀胱输尿管连接部解剖结构相对男孩更易出现异常,所以女孩发生VUR的概率较男孩高。

    反流程度与肾损害关系:反流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一般来说,反流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对肾脏的损害也就越严重。轻度反流可能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尿路结构的完善有自行缓解的可能,但中重度反流往往难以自行恢复,会持续对肾脏造成损伤,如引起肾瘢痕形成等。

    尿路感染

    感染对肾脏的损伤机制:反复的尿路感染是反流性肾病的重要诱因。细菌在反流的尿液中生长繁殖,会引起肾脏实质的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肾组织的破坏,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进而逐渐发展为反流性肾病。儿童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存在VUR的儿童,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反复,从而增加了患反流性肾病的风险。

    特定病原菌与感染的关系:某些特定病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更易导致反流性肾病的发生,例如大肠杆菌感染,其容易黏附在尿路黏膜上,引发反复感染,进而损伤肾脏。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反流性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反流性肾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该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尿路结构的发育相关基因,导致尿路解剖结构异常,从而predispose个体发生反流性肾病。例如某些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发育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就可能增加VUR的发生概率,进而引发反流性肾病。

    先天性尿路畸形:除了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发育异常外,其他先天性尿路畸形也与反流性肾病的发生有关,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这些先天性畸形会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起尿液反流,长期的尿液反流会损伤肾脏,最终发展为反流性肾病。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先天性尿路畸形的发生,从而增加了反流性肾病的发病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