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膜性肾病是什么

膜性肾病是什么

2025年10月16日 12:55:55
病情描述:

膜性肾病是什么

医生回答(1)
  • 高霞
    高霞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膜性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由自身免疫介导,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有相应病理表现,低危可观察调整生活方式,高危需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预后有差异,儿童自发缓解率较高,成人部分可进展为肾衰竭,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等可改善预后。

    1.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膜性肾病主要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体内产生的一些抗体与肾小球上皮细胞下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等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滤过屏障受损。例如,在一些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可检测到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等相关自身抗体。

    2.临床表现

    蛋白尿:是膜性肾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大于3.5g,甚至可超过20g。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可低于30g/L,进而引起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

    水肿: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导致水肿。儿童患者可能因水肿而影响生长发育,成人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身体肿胀不适。

    高血压:部分膜性肾病患者会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影响疾病的预后。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高血压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若血压升高明显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适,成人患者则可能在长期高血压下出现心、脑等靶器官的损害。

    3.病理表现

    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下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的钉突样改变。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G和C3呈颗粒样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下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增厚。

    4.治疗及预后

    治疗:对于低危的膜性肾病患者(如尿蛋白定量小于4g/d,肾功能正常,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等),可先观察,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等。对于高危患者(如尿蛋白定量大于8g/d,肾功能减退等),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等)。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也逐渐应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

    预后:膜性肾病的预后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自发缓解,尤其是儿童患者自发缓解率相对较高;成人患者中,约20%-30%的患者可在发病10年内进展为肾衰竭,而经过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可得到改善。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也有不同,儿童患者相对预后较好,成人患者中年龄较大、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时预后相对较差。在生活方式方面,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等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延缓膜性肾病的进展。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