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儿童遗粪症是怎么回事

儿童遗粪症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6日 14:56:19
病情描述:

儿童遗粪症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王一卓
    王一卓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向他提问

    儿童遗粪症是4岁及以上儿童反复在不合适场所排泄粪便且排除器质性疾病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发的行为障碍,病因包含发育延迟、心理因素、排便训练不当,临床表现为反复不自主或故意在不合适场所排成形或不成形粪便且持续超一月,诊断需经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进行,治疗以非药物干预为主涵盖排便习惯训练和心理治疗,预防要科学排便训练并关注心理状态,4岁以上儿童为主要受累群体,家长需注意训练方法合理性,发现反复遗粪及时就医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以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秩序。

    一、定义

    儿童遗粪症是指4岁及以上儿童反复不自主地在不合适的场所(如衣物、地板等)排泄粪便,且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肠道畸形等)后,由心理、社会等因素引发的行为障碍。

    二、病因

    1.发育延迟:肛门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相关肌群发育不成熟,导致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不足,常见于4-5岁仍未完全掌握排便控制的儿童。

    2.心理因素:长期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状态可影响排便的自主控制,如家庭环境突变、学习压力增加等情况可能诱发遗粪症。

    3.排便训练不当:过早或过晚开始排便训练、训练过程中方法粗暴等,均可能干扰儿童正常排便习惯的形成,进而引发遗粪症。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不自主或故意将粪便排泄于不合适场所,粪便可为成形或不成形状态,且这种情况并非因腹泻等肠道疾病导致,常持续超过1个月。

    四、诊断

    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了解排便情况、生长发育史等;进行体格检查,排查肠道结构异常;还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及影像学检查(如直肠肛管测压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做出诊断。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为主

    排便习惯训练: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每天固定时段引导儿童尝试排便,营造安静、舒适的排便环境,逐步培养其自主控制排便的能力。

    心理治疗:针对存在心理压力的儿童,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改善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排便控制问题。

    六、预防

    1.科学排便训练:在儿童3岁左右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排便训练,采用温和、鼓励的方式,避免强迫。

    2.关注心理状态: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给儿童过度施压,关注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七、特殊人群提示

    4岁以上儿童为主要受累群体,家长在训练排便时需特别注意方法的合理性,以儿童舒适度为首要考量,避免因不当训练加重心理负担或影响排便控制能力发育。若发现儿童出现反复遗粪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最大程度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秩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