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什么病问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什么病
-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常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致病,病理见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等,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依据感染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及感染灶治疗,多数儿童预后好,少数转慢性,成人预后相对差,需密切观察与定期复查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通常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如12型等)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原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与上皮细胞之间,激活补体系统,吸引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肾小球病变。
二、病理改变
1.光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量增多,主要是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并有较多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严重时毛细血管腔可受压变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3.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之间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三、临床表现
1.多见于儿童: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症状,起病较急。
血尿: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轻者仅为镜下血尿,重者可为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
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蛋白尿。
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多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引起。
高血压:部分患者出现高血压,与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有关。
四、诊断
主要依据链球菌感染史、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以及实验室检查。血清补体C3在发病初期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可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2.对症治疗:对于水肿明显者可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使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
3.感染灶治疗:若有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决定,一般疗程10-14天。
六、预后
大多数儿童患者预后良好,95%以上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人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部分可遗留肾功能损害。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水肿、血尿、血压等情况,严格遵医嘱治疗和休息,注意预防呼吸道等感染,因为感染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对于成人患者,要定期复查肾功能等指标,关注病情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护肾脏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