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

2025年10月16日 18:08:04
病情描述:

慢性肾衰竭的发病原因

医生回答(1)
  • 杨彦芳
    杨彦芳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慢性肾衰竭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可致其;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导致)可引发;遗传性疾病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常见,中年后发病且有家族遗传倾向)也能导致。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例如,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有关,免疫反应持续存在会逐渐损伤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长期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相关,上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肉眼血尿等表现,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渐迁延,进而引发慢性肾衰竭。

    2.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特征。多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可导致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小球的滤过负担,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损伤肾小球固有细胞,促使肾小球硬化等病变发生。该疾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若病情反复不愈,会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原因。高血糖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肾脏,如引起肾小球微循环障碍、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激活多种细胞因子等。随着病程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但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长期高血糖若未得到良好控制,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高血压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生,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在不同阶段有所不同,中老年人相对高发。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会逐渐导致肾脏损伤,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其中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较为常见。致病基因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肾实质,破坏肾组织,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通常在中年以后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若有患者,其他成员应进行基因检测等筛查,早期发现异常可采取相应措施延缓病情进展,若病情进展,会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