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儿急性肾衰竭的分期

小儿急性肾衰竭的分期

2025年10月16日 11:57:08
病情描述:

小儿急性肾衰竭的分期

医生回答(1)
  • 陈崴
    陈崴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小儿急性肾衰竭分为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尿量显著减少,有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多尿期尿量渐增,有电解质及代谢变化;恢复期肾功能及一般状况逐渐恢复正常。

    一、少尿期

    1.尿量变化:小儿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为少尿,少于30-50ml为无尿。此期患儿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脏排泄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体内水分和代谢废物蓄积。例如,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排出减少,可引起患儿水肿,尤其多见于眼睑、颜面等部位,这与小儿肾脏调节水钠平衡能力较弱有关,且年龄越小,肾脏功能越不完善,越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相关表现。同时,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正常排出,导致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

    2.电解质紊乱:常见高钾血症,这是少尿期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因为肾脏排钾减少,同时组织分解代谢增加,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可导致血钾升高。高钾血症对小儿心脏毒性较大,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这与小儿心肌对钾离子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有关。还可出现低钠血症,主要是由于水潴留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患儿可出现乏力、嗜睡、意识障碍等表现。此外,还可能出现低钙、高磷血症等,低钙可引起患儿抽搐等表现。

    二、多尿期

    1.尿量变化:当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时,患儿尿量开始增多,24小时尿量逐渐超过正常儿童尿量范围。此期肾脏浓缩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所以尿液稀释,比重较低。例如,小儿多尿期尿量可从少尿期的显著减少逐渐增加到每日1000-2000ml甚至更多,但尿液中溶质含量相对较少。

    2.电解质及代谢变化:此期由于大量排尿,可导致电解质丢失,常见低血钾、低血钠等。因为排出大量尿液时,钾、钠等电解质随之排出,若不及时补充,患儿可出现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同时,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仍可能处于较高水平,但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虽然尿量增多,但肾脏修复需要一定时间,代谢废物仍在持续产生,只是通过增多的尿量部分排出。

    三、恢复期

    1.肾功能恢复:经过多尿期后,患儿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浓缩等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血尿素氮、肌酐可降至正常范围,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例如,小儿肾脏的各项功能指标逐渐回归正常水平,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急性肾衰竭影响的情况开始逐渐改善。

    2.一般状况改善:患儿的食欲逐渐恢复,精神状态好转,水肿消退。这是因为肾脏排泄功能恢复正常后,体内水分、代谢废物及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身体内环境趋于稳定,所以患儿的一般情况逐渐恢复到急性肾衰竭发生前的状态。但部分患儿可能在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的身体虚弱等情况,需要较长时间的调养,这与小儿在患病期间身体消耗较大,且肾脏功能恢复需要一定时间有关,年龄较小的患儿恢复相对可能更慢一些,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