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2025年10月16日 18:24:07
病情描述: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高霞
    高霞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等可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马兜铃酸肾病也可致慢性肾衰竭;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在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高血压肾损害与长期血压控制不理想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且易致慢性肾衰竭;遗传性肾病中的多囊肾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其他因素里尿路梗阻因尿液排出受阻会使肾脏功能受损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不同年龄尿路梗阻原因有别。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马兜铃酸肾病,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在有长期服用这类中药病史的人群中需警惕,尤其对于儿童,由于其肾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

    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肾脏。主要机制包括非酶糖基化、多元醇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等,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病风险无明显差异,但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发生,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高血压患者中,尤其是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的人群,随着病程延长,发生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增加。对于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先天性或继发性高血压也可能导致肾损害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免疫系统异常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导致肾小球、肾小管等受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肾脏受累较为常见,约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临床肾脏病变,若病情反复发作且控制不佳,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遗传性肾病

    多囊肾: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疾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较为常见,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逐渐增大,破坏肾组织,影响肾功能。儿童时期可能就会有囊肿形成,但多数在成年后逐渐出现症状并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家族中如有多囊肾病史,应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

    其他因素

    尿路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等,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盂积水,进而压迫肾实质,使肾脏功能受损。长期的尿路梗阻若不及时解除,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不同年龄人群尿路梗阻的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尿路畸形等导致梗阻,成人则更多见结石、肿瘤等原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