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儿童肚子疼的推拿手法

儿童肚子疼的推拿手法

2025年10月16日 15:23:58
病情描述:

儿童肚子疼的推拿手法

医生回答(1)
  • 朱欣佚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向他提问

    儿童肚子疼可通过摩腹、揉按足三里、揉中脘、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推拿手法缓解,这些手法分别有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功能、和胃健脾消食导滞、温阳止泻、通调气血消积导滞等作用,但若肚子疼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且不同年龄儿童推拿要适当调整手法。

    一、摩腹

    1.操作方法:让儿童仰卧位,家长用手掌掌面着力,以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摩动。摩动时力度要适中,频率每分钟约100-120次,每次摩腹时间约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通过摩腹可以促进儿童胃肠道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肚子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摩腹能调节脾胃的气机,有助于脾胃运化水谷。儿童的腹部皮肤较为娇嫩,操作时要注意手部温暖,避免过凉刺激儿童。

    二、揉按足三里

    1.操作方法:足三里位于儿童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家长用拇指端揉按该穴位,每次揉按约1-3分钟,频率可控制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2.作用及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揉按足三里能够调节胃肠功能,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对于儿童因脾胃虚弱、饮食不当导致的肚子疼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用力过大损伤儿童皮肤。

    三、揉中脘

    1.操作方法:中脘穴位于儿童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家长用拇指或掌根揉按中脘穴,揉按的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揉按时间约3-5分钟。

    2.作用及原理:揉按中脘穴可以起到和胃健脾、消食导滞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儿童胃脘部的疼痛不适。中脘穴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儿童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调整力度。

    四、推上七节骨

    1.操作方法:七节骨位于儿童背部,从第4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家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螺纹面自下向上推,称为推上七节骨,每次推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推上七节骨有温阳止泻的作用,对于儿童因寒凝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肚子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儿童的皮肤薄嫩,操作时要注意用适量的介质,如滑石粉等,防止擦伤皮肤。

    五、揉龟尾

    1.操作方法:龟尾穴位于儿童尾骨端。家长用拇指端揉按龟尾穴,揉按频率约每分钟100-120次,每次揉按时间约2-4分钟。

    2.作用及原理:揉龟尾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有通调气血、消积导滞的作用,对儿童肚子疼伴有大便异常等情况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儿童感觉舒适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儿童肚子疼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严重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外科急腹症等严重疾病,推拿手法仅作为辅助缓解儿童肚子疼的方法。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进行推拿时,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操作时间等。对于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推拿时更要格外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