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肺复苏问
新生儿心肺复苏
-
新生儿心肺复苏包括评估与准备(环境安全、判断新生儿情况)、胸外心脏按压(部位、频率、深度)、通气(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及比例),要点有尽早识别启动急救系统、操作协调,注意新生儿特殊性及避免过度操作,复苏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并进一步评估治疗预防并发症。
一、新生儿心肺复苏的流程
1.评估与准备
环境评估:确保新生儿所处环境安全,如远离危险物品、保持合适的温度等,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适宜的环境温度能避免其因寒冷加重心肺复苏后的损伤风险。
判断新生儿情况:通过拍打或轻弹足底、大声呼唤等方式判断新生儿有无反应,同时观察呼吸、脉搏情况,一般触摸新生儿的肱动脉来判断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2.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此部位是新生儿胸外心脏按压的标准部位,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
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为4厘米,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这样的按压频率和深度能保证有效的血液循环。
3.通气
开放气道:采用改良的仰面抬颌法开放气道,避免过度后仰,因为新生儿的颈部较软,过度后仰可能会导致气道梗阻加重,将新生儿头部轻度后仰,使气道基本伸直。
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时,可采用口对口鼻呼吸的方式,每次通气时间约1秒,可见胸廓起伏即可,通气频率与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比例为30:2,即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进行2次通气。
二、新生儿心肺复苏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要点
尽早识别与启动急救系统:一旦发现新生儿无反应、呼吸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启动新生儿复苏团队或呼叫医护人员,因为早期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操作的协调性:胸外心脏按压和通气要密切配合,保证按压和通气的有效衔接,这样才能维持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2.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新生儿)的特殊性:新生儿的骨骼、肌肉等组织较为脆弱,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同时,新生儿的呼吸、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避免过度操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操作,如不必要的多次搬动新生儿等,减少对新生儿的二次损伤。
三、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的后续处理
1.生命体征监测
心肺复苏后要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情况,因为这些指标能反映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的恢复情况。
2.进一步评估与治疗
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进行血气分析等检查,以了解新生儿的酸碱平衡、电解质等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如纠正酸碱失衡、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同时,要注意预防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脑损伤、肺部感染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