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认识白血病问
中医怎么认识白血病
-
中医认为白血病发生与外感温热毒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相关,病位在骨髓,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有热毒炽盛、阴虚火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等辨证分型及对应表现,治疗需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个体差异并兼顾调整。
一、病因病机方面
中医认为白血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从外感因素来看,外感温热毒邪是重要病因之一,温热毒邪侵袭人体,内犯脏腑,耗伤气血阴阳。例如,温热之邪入侵,可扰动营血,导致气血逆乱。在内因方面,情志失调可使脏腑功能紊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火热内生,灼津为痰,痰火互结;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内阻;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气血阴阳亏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且正虚无力祛邪,邪毒易留着体内,逐渐引发白血病。
二、病位与涉及脏腑
白血病的病位主要在骨髓,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的精气亏虚,则骨髓生化乏源;肝主藏血,主疏泄,肝郁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推动血脉无力,血液运行失常。当上述脏腑功能失调时,可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三、辨证分型及对应表现
1.热毒炽盛型:患者多起病急骤,高热不退,伴有鼻衄、齿衄、皮肤瘀斑等出血表现,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这是由于温热毒邪炽盛,充斥内外,耗伤气血,迫血妄行所致。
2.阴虚火旺型:可见低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潮红,鼻衄、齿衄等出血症状时轻时重,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此型多因久病耗伤阴液,阴液亏虚,虚火内生,虚火灼伤脉络导致出血。
3.气血两虚型:患者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纳差,出血症状相对较轻,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多因白血病病程较长,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两虚,脏腑经络失于滋养。
4.痰瘀互结型:可见皮下痰核,瘰疬,腹部痞块,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出血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厚腻,脉涩。这是由于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白血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例如,儿童白血病患者,多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调护不当,易出现正虚邪实的情况,在治疗时要兼顾扶正与祛邪,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女性白血病患者,需考虑月经、妊娠、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在辨证时要结合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中医治疗时需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促进病情的恢复。而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辨证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病对白血病治疗的影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不良作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