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类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类

2025年10月16日 19:12:56
病情描述: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分类

医生回答(1)
  • 高霞
    高霞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分为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Ⅰ型)、免疫复合物型(Ⅱ型)、寡免疫复合物型(Ⅲ型)。Ⅰ型体内产抗GBM抗体致肾小球损伤,病理见广泛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有IgG及C3线条状沉积;Ⅱ型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致炎,免疫荧光见免疫复合物颗粒状沉积,光镜有广泛新月体;Ⅲ型多与ANCA相关,免疫荧光无或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光镜有广泛新月体。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进展快,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女性妊娠或哺乳期用药需兼顾母婴安全。

    一、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Ⅰ型)

    1.发病机制

    体内产生抗GBM抗体,该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损伤。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不同年龄可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及疾病进展差异。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在某些环境或遗传因素影响下有不同的发病概率。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内广泛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可见IgG及C3呈光滑线条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二、免疫复合物型(Ⅱ型)

    1.发病机制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引发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免疫功能状态不同,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引发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机制与成人有所差异。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影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生活方式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及类型可能影响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有明确感染病史,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后,更易诱发该型。

    病理特点是免疫荧光可见免疫复合物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光镜下同样有广泛新月体形成。

    三、寡免疫复合物型(Ⅲ型)

    1.发病机制

    多与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ANCA阳性的患者中,胞浆型ANCA(c-ANCA)主要与韦格纳肉芽肿相关,核周型ANCA(p-ANCA)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等相关。年龄因素影响机体对ANCA相关抗原的免疫应答,男性和女性在ANCA相关疾病的发病上可能因激素水平等有差异。生活方式中,接触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等可能诱发ANCA相关的免疫反应。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感染病史的人群,ANCA相关的免疫异常更易被激活。

    病理表现为免疫荧光无或仅有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光镜下也是广泛新月体形成。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干预。老年人患该病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及疾病预后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女性在妊娠或哺乳期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药物的选择需兼顾胎儿或婴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