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胆原是什么问
尿胆原是什么
-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作用还原生成,小部分重吸收经肝再排入肠道形成肠肝循环,少量进体循环随尿排出。正常参考值因性别等有差异,增高可见于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肠梗阻等,减低见于阻塞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过渡期、药物影响等,饮食、药物、生理状态会影响检测,儿童和老年人检测时需注意其特殊情况。
尿胆原的正常参考值
一般来说,尿胆原的正常参考值为0.1~1.0μmol/L(男)、0.1~0.2μmol/L(女),其具体数值可能因检测方法、检测仪器等不同而略有差异。
尿胆原异常的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高:
溶血性疾病:当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过多的胆红素,导致尿胆原生成增加。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经肠道代谢后尿胆原排出增多。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受损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使得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结合胆红素经肠道代谢产生的尿胆原增多,同时受损的肝细胞对尿胆原的摄取和代谢功能降低,导致尿胆原排出增加。
肠梗阻、顽固性便秘等:肠道蠕动减慢,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尿胆原排出增多。
尿胆原减低: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时,胆汁排泄受阻,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导致尿胆原生成减少。例如,胆总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尿胆原检测值会减低。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过渡期: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特定阶段,胆红素代谢还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尿胆原减低的情况。
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某些抗生素等药物可能影响肠道细菌的生长,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尿胆原减低。
影响尿胆原检测的因素
饮食:大量进食高脂肪食物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尿胆原检测结果。例如,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在检测尿胆原前需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
药物:一些药物如抗生素等可能会改变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影响尿胆原的生成和代谢。比如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肠道细菌受到抑制,可能导致尿胆原检测结果异常。
生理状态: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对尿胆原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孕妇在孕期由于生理变化,胆红素代谢可能与非孕期不同,也可能影响尿胆原检测结果。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胆红素代谢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检测尿胆原时,其正常参考值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儿童在采集尿液时可能存在不配合等情况,需要医护人员更加耐心地操作。例如婴幼儿,采集尿液时要注意避免污染,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尿胆原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尿胆原时,需要结合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比如老年患者同时患有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时,尿胆原异常的临床意义需要更谨慎地判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