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后腹泻是怎么回事问
肿瘤化疗后腹泻是怎么回事
-
肿瘤化疗后腹泻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包括药物直接作用和肠道菌群失调,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影响患者营养和生活质量,预防要评估风险、调整饮食,处理分轻中重度,儿童和老年患者情况特殊需特殊处理。
发生机制
药物直接作用:某些化疗药物会影响肠道黏膜细胞的正常功能,例如5-氟尿嘧啶等药物,可干扰肠道细胞的DNA合成与修复,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更新异常,使肠道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衡,引发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内原本平衡的菌群环境。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正常的肠道屏障功能,进而容易出现腹泻。例如化疗后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临床表现及分类
急性腹泻:通常在化疗后较短时间内发生,一般指化疗后1-2周内出现。表现为排便次数突然增多,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多为稀便或水样便。
慢性腹泻:化疗后持续时间较长的腹泻,可能超过2周。其粪便性状多样,可能为稀便、不成形便等,患者可能还会伴有腹胀、腹痛等不适。
对患者的影响
营养状况:频繁腹泻会导致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长期可引起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和化疗的耐受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生活质量:腹泻频繁会使患者频繁如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与处理原则
预防方面
评估风险:在化疗前对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评估,对于有肠道基础疾病或预计化疗后容易出现腹泻风险较高的患者提前做好准备。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在化疗期间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同时适当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摄入,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防止加重腹泻。
处理方面
轻度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如食用少渣饮食等方式进行观察。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中重度腹泻: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如止泻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例如对于某些化疗相关腹泻,可能会使用奥曲肽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在肿瘤化疗后出现腹泻需要更加谨慎处理。由于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腹泻的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并发症。在饮食调整上要更加注重营养的均衡和易于消化,同时密切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腹泻要及时就医,补液等治疗要更加及时准确,以防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化疗后出现腹泻,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腹泻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导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心脏功能等。在处理腹泻时,要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控制,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等。同时在饮食等方面的调整也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消化能力和营养需求。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