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6日 19:27:51
病情描述: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梁翠萍
    梁翠萍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婴幼儿,通过粪-口或呼吸道感染,有特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可通过粪便常规、病毒抗原等检测诊断,治疗是对症支持,包括补液、调整饮食、保护胃肠黏膜,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

    1.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和坏死,引起微绒毛萎缩、变短,受累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破坏,使小肠黏膜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从而引起腹泻。同时,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肠道内分泌物增加,进一步加重腹泻。

    2.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急,多先出现呕吐,随后频繁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9-39.5℃之间,部分患者可出现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如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

    3.诊断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这是因为轮状病毒主要侵犯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是目前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杂交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核酸,能够更早期、更敏感地诊断轮状病毒感染,但该方法对检测条件要求较高。

    4.治疗原则

    轮状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保证患儿能够充分摄入。对于重度脱水或不能口服补液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

    饮食调整:继续合理喂养,鼓励患儿进食,以满足其生理需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对于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可给予稀释的牛奶或低脂奶粉等。

    保护胃肠黏膜: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蒙脱石散可以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吸附病毒和毒素,起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

    5.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是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降低轮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要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幼儿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对于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风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