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什么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什么病

2025年10月16日 16:01:42
病情描述: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什么病

医生回答(1)
  • 周中银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传播途径有口-口和粪-口,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常用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等方法诊断检测。

    一、相关疾病类型

    1.胃炎

    急性胃炎: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短时间内可能引起急性胃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从病理角度看,胃黏膜会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毒素等物质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儿童感染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也可能出现急性胃炎相关症状。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更易诱发急性胃炎,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削弱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大多数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胃炎,患者可能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人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食欲减退等。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发展为慢性胃炎的进程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感染后如果持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的炎症可能会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2.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发生都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例如,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幽门螺杆菌可破坏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的防御-修复机制,导致溃疡形成;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也较为常见,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影响胃黏膜的保护功能,进而引发溃疡。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胃黏膜对幽门螺杆菌的防御能力等。

    二、传播途径及易感染人群

    1.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口-口传播方面,可通过共用餐具、接吻等方式传播,比如家庭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共同进餐且使用相同餐具的人就有被感染的风险;粪-口传播则与不注意卫生,如食用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或食物有关。

    2.易感染人群

    一般人群普遍易感,但以下人群相对更易感染: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人群;集体生活的人群,如学生、军人等;有不良卫生习惯的人群,如不勤洗手、共用餐具不注意消毒等;有家族聚集性感染的人群,因为家庭内的传播较为常见。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等,也较易发生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感染,由于儿童的卫生防护意识相对较弱,且胃黏膜等防御机制相对不完善,感染后可能更易出现相关疾病表现。

    三、诊断与检测方法

    1.尿素呼气试验

    这是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该方法无痛、无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检测,儿童也可以进行,只要能够配合呼气操作即可。

    2.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时可以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检查来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检查对于一些有典型消化道症状,如反复上腹痛、黑便等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儿童来说,胃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需要在充分评估后谨慎进行,并且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等以减轻患儿的痛苦。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