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怎么检查问
病毒性肠炎怎么检查
-
病毒性肠炎的检查包括粪便常规、血常规、病毒学、血生化检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粪便常规可见病毒性肠炎粪便外观稀水样等,镜检少量白细胞;血常规多数白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部分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病毒学检查有电镜、ELISA、核酸检测等方法;血生化可发现电解质紊乱等;儿童和老年人检查需注意相应特点。
一、粪便常规检查
1.外观:病毒性肠炎患者的粪便外观多为稀水样或蛋花样,一般无脓血,这是因为病毒主要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坏死,但未严重破坏血管导致出血。例如轮状病毒引起的肠炎,粪便常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样。
2.镜检:粪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一般白细胞数量少于10个/高倍视野,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肠道免疫反应相对较轻,炎症反应不重,所以白细胞增多不明显。
二、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多数病毒性肠炎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降低,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主要引起的是肠道局部的免疫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变化相对不显著。例如轮状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稍减低。
2.淋巴细胞比例:部分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可相对增高,这是机体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表现,淋巴细胞参与抗病毒的免疫过程。
三、病毒学检查
1.粪便病毒检测:
电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粪便中的病毒颗粒,能快速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肠炎以及病毒的大致类型,但该检查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且操作相对复杂,一般在科研机构或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开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抗原,来诊断病毒性肠炎。例如检测轮状病毒抗原,方法相对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核酸检测: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可检测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能特异性地诊断病毒感染,且灵敏度极高,能检测到极少量的病毒核酸,对于早期诊断和鉴别不同病毒类型的肠炎有重要意义,但该技术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
四、血生化检查
1.电解质:由于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例如腹泻严重时,大量钠离子和钾离子随粪便排出,若未及时补充,就会出现血钠、血钾降低,表现为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2.血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糖轻度变化,一般为正常或稍降低,这与患者的进食情况以及肠道吸收功能受影响有关,若患者进食减少,可能导致血糖偏低。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病毒性肠炎时,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配合检查。由于儿童的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在进行粪便采集等操作时要轻柔,避免造成儿童不适。同时,儿童的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变化可能相对更敏感,在解读检查结果时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老年人:老年人患病毒性肠炎时,检查要更加细致。因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进行血生化检查时,要关注电解质紊乱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低钠血症可能加重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风险。在病毒学检查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病毒感染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