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艾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艾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2025年10月16日 20:40:47
病情描述:

艾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

医生回答(1)
  • 高叶梅
    高叶梅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艾灸治疗腰间盘突出有选穴原则,操作方法包括艾条温和灸和艾炷隔物灸,疗程一般每周2-3次、10-15次为一疗程,还需注意保暖、艾灸后不宜立即洗澡及皮肤破损、孕妇、有出血倾向者等不宜艾灸等事项。

    一、选穴原则

    根据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疼痛部位及中医经络理论选穴,一般选取腰部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经络上的穴位。常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环跳等。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肾脏相应,可补益肾气;大肠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对腰部气血不畅有调理作用;腰阳关是督脉上的穴位,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可疏通腰部阳气;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在腘横纹中点,有通络止痛的作用;环跳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对下肢痹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艾灸操作方法

    1.艾条温和灸

    操作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选取的穴位,距离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使局部皮肤轻度红晕即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距离可适当调近1-2厘米,但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也需注意距离,防止烫伤。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因为皮肤感觉可能存在异常,更要谨慎操作,严格控制距离和时间。

    以腰阳关穴为例,点燃艾条后,将艾条火端对准腰阳关穴,保持稳定的距离,均匀地来回移动艾条,或者固定在一个位置熏烤,每次10-15分钟。

    2.艾炷隔物灸

    常用的隔物有生姜、盐等。以隔姜灸为例,将新鲜生姜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用针在姜片上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放在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更换新的艾炷继续灸,一般每次灸3-5壮。对于体质较弱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患病者,隔姜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同时减少直接灸对皮肤的刺激;而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使用隔姜灸可以减轻不适。以肾俞穴为例,切好姜片放在肾俞穴上,放置艾炷施灸,每次3-5壮。

    三、疗程安排

    一般来说,每周可进行2-3次艾灸治疗,一个疗程为10-15次。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身体耐受情况等调整。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1-2个疗程即可看到一定效果;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艾灸的强度、时间等。例如,对于年轻且身体耐受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艾灸的强度和时间;而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则要适当减少强度和时间,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注意事项

    1.艾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因为腰间盘突出患者本身腰部气血可能不畅,受凉后可能加重病情。

    2.艾灸后要避免立即洗澡,一般建议艾灸后3-4小时再洗澡,防止寒湿之邪侵袭。

    3.对于皮肤有破损、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进行艾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不宜艾灸。例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艾灸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加重,应避免在相关部位进行艾灸。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