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佝偻病怎么办问
一岁宝宝佝偻病怎么办
-
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营养性疾病,因维生素D缺乏致钙磷代谢紊乱引发骨骼病变,病因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等,临床表现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改变,靠喂养史、临床表现及血清25-羟维生素D等诊断,治疗需补维生素D、调整饮食、增加日照,预防要孕期和婴儿期注意,一岁宝宝护理要注意皮肤、骨骼及定期体检。
一、佝偻病的定义与病因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其病因主要包括:
维生素D摄入不足:母乳和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若婴儿出生后未能及时从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如纯母乳喂养且户外活动少的一岁宝宝易发生。
日照不足: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一岁宝宝户外活动少,皮肤接触阳光不足,会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
生长速度快:一岁宝宝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大,若供应不足易患佝偻病。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早期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等,还可伴有多汗,尤其头部多汗,刺激头皮导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可见颅骨软化,即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乒乓球样感觉;7-8月龄婴儿可出现方颅;1岁左右的宝宝会有胸廓畸形,如肋骨串珠、鸡胸、漏斗胸等,下肢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等。
诊断:结合患儿的喂养史、临床表现,同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其水平降低是诊断佝偻病的重要指标,一般血清25-OH-D低于20ng/mL可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同时可结合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综合判断。
三、治疗措施
补充维生素D:一般采用口服维生素D制剂进行治疗,以补充体内缺乏的维生素D,促进钙磷代谢。
调整饮食:保证婴儿合理的饮食摄入,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一岁宝宝,可适当添加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
增加日照:适当增加一岁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皮肤多接触阳光,一般每天户外活动应在1-2小时以上,但要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直射,防止晒伤。
四、预防措施
孕期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的营养,尤其是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求,降低婴儿出生后患佝偻病的风险。
婴儿期预防:婴儿出生后应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补充维生素D强化的配方奶。从出生后2周左右开始,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400-800IU,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同时,合理安排婴儿的户外活动时间,随着月龄增长逐步增加。
五、特殊人群(一岁宝宝)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由于佝偻病患儿多汗,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避免因多汗刺激皮肤引起皮疹等问题。
骨骼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强力牵拉宝宝的肢体,防止发生骨折或加重骨骼畸形。对于已经出现骨骼畸形倾向的宝宝,在护理时要注意正确的抱姿和睡姿等,减少对骨骼的不良影响。
定期体检:定期带一岁宝宝进行体检,监测维生素D水平、骨骼发育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