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每天几点灸问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每天几点灸
-
艾灸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温阳散寒等作用,有部位、人群、时间禁忌,一般人群艾灸时间无严格固定点,特殊人群有不同合适艾灸时间要求。
一、艾灸的作用
1.温通经络: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可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例如,对于因受寒、气滞血瘀导致的经络不通引起的肢体疼痛等,有改善作用。研究表明,艾灸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改善经络不通带来的不适。
2.调和气血:人体气血充足且运行通畅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艾灸可调节气血的生成和运行,如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能促进气血的化生与流通。
3.扶正祛邪:艾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抵御外邪的入侵。比如在感冒流行季节,经常艾灸相关穴位,有助于预防感冒的发生。其原理可能与艾灸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关,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等。
4.温阳散寒:适用于寒邪侵袭人体导致的各种病症,如寒凝腹痛、宫寒等。艾灸的温热之性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使身体恢复温暖舒适的状态。
二、艾灸的禁忌
1.部位禁忌
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如颈部颈动脉搏动处、腕部动脉搏动处等大血管部位不宜艾灸;眼区、心尖搏动处、孕妇腰骶部及腹部等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也不宜直接艾灸,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皮肤破损、感染处:皮肤有破损、溃疡或感染的部位进行艾灸,可能会加重局部炎症,不利于伤口愈合,还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2.人群禁忌
孕妇:尤其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禁灸,因为艾灸的温热刺激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
高热、昏迷、抽搐患者:这类患者身体处于较为危急的状态,艾灸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宜进行艾灸治疗。
对艾灸过敏者:少数人可能对艾灸的气味、温热等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艾灸,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处理。
3.时间禁忌
一般人群: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单次艾灸时间通常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如果艾灸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烫伤等问题。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适当调整。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艾灸时间应适当缩短。儿童皮肤娇嫩,耐受力较差;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艾灸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不适。例如儿童艾灸时间一般5-10分钟即可,老年人也不宜超过20分钟。
三、艾灸的合适时间
1.一般人群:艾灸时间没有严格固定的几点,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通常建议在身体相对放松、环境舒适的时候进行。比如早上起床后,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此时艾灸可以借助阳气升发之势,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或者晚上睡前1-2小时,艾灸后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但睡前不宜艾灸时间过长,以免过于兴奋影响入睡。
2.特殊人群
儿童:尽量选择孩子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比如饭后1-2小时后进行艾灸,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要注意保暖,防止艾灸过程中着凉。
孕妇:非必要情况尽量不艾灸,如果有特殊需要,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时间和部位进行非常谨慎的操作,且时间要短。
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上午9-11点(阳气较盛之时)或下午3-5点(阴气渐长,但阳气仍存之时)进行艾灸,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以感觉舒适为宜。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