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漏大便是病吗问
小孩漏大便是病吗
-
小孩漏大便可能是病也可能有非病因素,疾病因素有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如婴幼儿肠道功能未熟、先天性巨结肠、腹泻等)、肛门直肠结构或功能异常(如肛门括约肌异常、直肠黏膜脱垂);非病因素包括饮食因素(进食过多或食物特性、食物过敏不耐受)、生活习惯因素(排便习惯未养成),发现小孩漏大便频繁或伴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日常要注意小孩饮食和排便习惯。
一、可能的疾病因素
1.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
年龄因素:对于婴幼儿,尤其是月龄较小的婴儿,肠道神经调节等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可能出现偶尔漏大便的情况。例如,3-6个月的婴儿,肠道对排便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随着月龄增长,这种情况多可逐渐改善。但如果持续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则需关注。
神经系统病变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的先天性肠道畸形。患儿多在出生后不久出现顽固性便秘,继而出现腹胀、呕吐,也可伴有漏大便的情况,粪便经常从便秘的近端溢出,导致污染内裤等情况。通过钡剂灌肠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腹泻相关疾病:当小孩发生急性或慢性腹泻时,肠道蠕动加快,肠道功能紊乱,也可能出现漏大便现象。例如感染性腹泻,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感染肠道后,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同时可能伴有腹痛等不适,进而出现不能控制排便而漏大便的情况。
2.肛门直肠结构或功能异常
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先天性肛门括约肌发育不良的小孩,可能存在肛门括约肌松弛等情况,导致无法正常控制大便排出,出现漏大便。另外,一些后天因素,如肛门直肠部位的外伤等,也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引起漏大便。
直肠黏膜脱垂:小孩直肠黏膜脱垂时,也可能出现漏大便,多表现为排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同时可能伴有黏液便等情况,脱垂的黏膜刺激肛门周围,也可能导致不自主漏大便。
二、非疾病因素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多或食物特性:如果小孩一次性进食过多,尤其是进食了大量高纤维或容易促进肠道蠕动的食物,如大量蔬菜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排便不受控制的情况,表现为漏大便。例如,小孩吃了较多的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后,肠道蠕动增强,可能出现偶尔漏大便,但一般调整饮食后可缓解。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小孩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出现腹泻等情况,进而可能导致漏大便。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孩,食用牛奶或相关制品后,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也可能出现漏大便现象,避免接触过敏食物后,症状多可改善。
2.生活习惯因素
排便习惯未养成:如果小孩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长时间不规律排便,可能导致肠道对排便的反射调节紊乱,也可能出现漏大便。例如,小孩没有定时坐便的习惯,肠道不能形成正常的排便反射,当有粪便时不能及时排出,而出现粪便不自主溢出的情况。
当发现小孩有漏大便情况时,家长应仔细观察漏大便的频率、伴随症状等。如果漏大便频繁,或伴有腹胀、呕吐、发热、生长发育迟缓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小孩到儿科就诊,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等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小孩的饮食均衡,帮助小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以促进小孩肠道功能的正常发育和维持正常排便功能。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