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胃疼的症状和原因

胃疼的症状和原因

2025年10月16日 20:26:06
病情描述:

胃疼的症状和原因

医生回答(1)
  • 于静
    于静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胃疼症状多样,包括不同疼痛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原因有饮食因素(不合理饮食、过度节食)、疾病因素(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部肿瘤,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精神心理因素(不良情绪致胃肠调节紊乱)、药物因素(长期服损伤胃黏膜药物)。

    一、胃疼的症状

    胃疼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等。例如胃溃疡患者多表现为餐后半小时左右出现的隐痛,持续一段时间后缓解;而胃痉挛引起的胃疼往往是较为剧烈的绞痛。

    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但具体位置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常发生在空腹时,疼痛部位可能稍偏右;胃炎引起的胃疼部位相对不固定,可能范围较广。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若胃疼伴有黑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同时有消瘦、贫血等情况,需警惕胃部肿瘤等严重疾病。

    二、胃疼的原因

    (一)饮食因素

    不合理饮食:长期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会加重胃部消化负担,导致胃疼。例如短时间内进食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像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刺激性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从而引发胃疼。

    过度节食:长期过度节食会使胃酸分泌缺乏食物中和,胃酸直接刺激胃黏膜,容易导致胃炎,出现胃疼症状。尤其对于儿童,过度节食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胃部功能紊乱。

    (二)疾病因素

    胃部疾病

    胃炎: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多因食用不洁食物、大量饮酒等引起,胃黏膜受到急性刺激而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胃疼;慢性胃炎则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引发间断性或持续性的胃疼。

    胃溃疡: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形成的慢性溃疡,其典型症状是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与进食有一定规律,多在进食后发作,然后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侵蚀形成溃疡,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疼,进食后可缓解,疼痛具有节律性。

    胃部肿瘤:如胃癌,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胃疼加重、消瘦、乏力等症状,胃疼往往持续不缓解,且可能逐渐加重。

    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部:例如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疼痛可能放射到上腹部,被误认为是胃疼。胆囊炎多与胆道梗阻、细菌感染等有关,除了上腹部疼痛外,还可能伴有右上腹压痛、黄疸等症状;胰腺炎多因胆道疾病、酗酒等引起,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腰背部放射。

    (三)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胃疼。比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大,容易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胃疼、胃胀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和谐等也可能影响其胃肠功能,出现胃疼情况。

    (四)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疼。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胃疼甚至溃疡、出血等并发症。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服用药物时更易出现胃黏膜损伤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