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脑梗死针灸治疗的方法

脑梗死针灸治疗的方法

2025年10月16日 20:03:30
病情描述:

脑梗死针灸治疗的方法

医生回答(1)
  • 孔维萍
    孔维萍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脑梗死针灸治疗需依中医辨证分型选穴,常用毫针刺法、电针疗法,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刺激量适中,恢复期可加大刺激量,还可辅以艾灸,一般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依病情调整方案以保安全有效。

    一、选穴原则

    根据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来选穴。常见的辨证分型有气虚血瘀型、风痰阻络型等。对于气虚血瘀型,常选取气海、血海、足三里等穴位以补气活血;风痰阻络型则多选丰隆、曲池等穴以祛痰通络。

    二、常用针刺方法

    1.毫针刺法

    进针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选择合适的进针手法,一般采用快速进针法,进针后行针得气。得气的表现为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行针手法:

    提插补泻:对于气虚的患者,采用补法,即轻插重提,以达到补气的作用;对于血瘀明显的患者,采用泻法,重插轻提,以促进瘀血的消散。

    捻转补泻:当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者为补法,拇指向后用力捻转者为泻法。

    2.电针疗法

    在毫针刺入并得气后,将电针仪的输出导线连接在相关的毫针上,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电流强度和频率。一般来说,急性期电流强度不宜过大,频率可选择疏密波,频率在2-10Hz左右;恢复期可适当增加电流强度,频率可选择连续波,频率在10-15Hz左右,通过电针刺激可以增强针刺的效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不同阶段的针灸治疗

    1.急性期

    此时患者病情相对不稳定,针灸治疗宜选用刺激量适中的穴位,进针不宜过深,行针手法要轻柔。选穴以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穴位为主,如局部选阳白、颊车等穴位改善面瘫等症状,远端选合谷等穴位调节整体气血。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针灸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进针的深度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进针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发生晕针等情况。

    2.恢复期

    此阶段患者神经功能开始恢复,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针灸治疗可适当加大刺激量,选穴范围可更广。除了继续选取前期有效的穴位外,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情况增加相应穴位,如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加用环跳、委中等穴。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针灸治疗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进针和行针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针刺部位的消毒,防止感染。

    四、艾灸辅助治疗

    1.艾条温和灸

    可选取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约2-3cm处进行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但不烫伤为度。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补虚的作用,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的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特殊人群中,儿童进行艾灸时要严格控制艾灸的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孕妇则要避免艾灸腹部等敏感部位,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

    2.隔姜灸

    取新鲜生姜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等证型的脑梗死患者,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姜片和皮肤的情况,防止烫伤。

    五、针灸治疗的疗程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脑梗死以10-15次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可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