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能听到像心脏跳动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问
耳朵能听到像心脏跳动的声音是怎么回事
-
耳朵能听到像心脏跳动的声音可能由血管性耳鸣、肌源性耳鸣、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引起,不同原因涉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一般人群发现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需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出现该症状也有其特殊就医情况,医生会通过相应检查明确病因。
一、可能的原因
(一)血管性耳鸣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如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弱、管腔狭窄等,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出现血管性耳鸣,表现为像心脏跳动的声音。
2.生活方式:长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会增加血管的压力,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血管搏动更易传导至耳部引起耳鸣;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神经调节,导致血管痉挛或舒张功能异常,引发类似心脏跳动的耳鸣。
3.病史影响:有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瘘等血管病史的人群,耳部附近的血管异常更易引起异常的血流声音传导至耳部,出现耳内听到像心脏跳动的声音。
颈动脉狭窄时,血流通过狭窄部位会产生湍流,进而产生异常声音传导至耳部;动静脉瘘则是血管之间出现异常的短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产生与心脏跳动同步的耳鸣。
(二)肌源性耳鸣
1.年龄方面:一般来说,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某些年龄阶段的肌肉功能特点可能影响发病。例如,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可能下降,耳部周围的肌肉如腭帆张肌等功能异常时更易出现肌源性耳鸣。
2.生活方式:长期过度用嗓、不良的咀嚼习惯等可能导致耳部周围肌肉紧张或痉挛。比如经常大声说话、长时间咀嚼硬物等,会使耳部附近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引发肌源性耳鸣,表现为类似心脏跳动的声音。
3.病史因素:有耳部周围肌肉疾病史,如肌肉劳损等,会增加肌源性耳鸣的发生风险。肌肉本身的病变会影响其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异常的肌肉活动产生声音传导至耳部。
(三)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1.年龄差异:儿童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直,更容易出现咽鼓管异常开放症,而成年人也可能因某些因素导致发病。例如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咽鼓管功能易受影响,出现异常开放,导致耳内听到与呼吸或心脏跳动相关的声音。
2.生活方式:过度用力呼吸、长时间吹奏乐器等可能使咽鼓管异常开放。比如吹奏乐器时需要频繁改变气流,可能影响咽鼓管的正常闭合功能,引发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出现耳内类似心脏跳动的声音。
3.病史关联:有鼻咽部手术史等可能损伤咽鼓管周围结构,导致咽鼓管异常开放。手术等因素破坏了咽鼓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使得咽鼓管不能正常调节中耳压力,从而出现相关症状。
二、就医建议
1.一般人群:如果发现耳朵能听到像心脏跳动的声音,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听力下降、头晕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检查、血常规、血压测量、颈部血管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这种情况需引起重视,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是否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哭闹、抓耳等。及时带儿童就医,医生在检查时会更关注儿童耳部结构发育等情况,可能会进行更细致的耳部和全身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血管等生理功能衰退,出现该症状时更应积极就医,因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血管性疾病等情况。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