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2025年10月17日 20:45:25
病情描述:

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医生回答(1)
  • 邓宏平
    邓宏平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年龄因素使老年人易处高凝状态,疾病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妊娠产褥期可致血液高凝;长期卧床、久坐不动、术后状态会致静脉血流滞缓;静脉穿刺置管等机械损伤及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疾病相关损伤会致血管内皮损伤。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会导致血液高凝,如恶性肿瘤,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质丢失,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同时抗凝血因子减少,易引发高凝;妊娠和产褥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凝血因子Ⅷ、Ⅸ、Ⅹ增加,而抗凝血酶Ⅲ降低,处于高凝状态。

    静脉血流滞缓

    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肌肉活动减少,肌肉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弱,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比如,骨折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正常活动人群。久坐不动的人群,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的人,下肢静脉回流也会因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减慢,增加血栓形成几率。

    术后状态:大手术尤其是下肢、盆腔及腹腔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刺激,术后患者活动明显减少,同时血管壁可能受到损伤,静脉血流容易淤滞。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降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血管内皮损伤

    机械损伤:静脉穿刺、置管等操作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多次静脉穿刺的患者,血管内皮反复受损,修复过程中易导致凝血机制激活,引发血栓形成。

    疾病相关损伤:某些血管性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如静脉曲张患者,静脉壁扩张、迂曲,内皮细胞易受损,血液成分易在损伤处聚集形成血栓;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细胞受损,也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