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母乳性黄疸是由什么引起的孩子不良反应

母乳性黄疸是由什么引起的孩子不良反应

2025年10月17日 17:40:30
病情描述:

母乳性黄疸是由什么引起的孩子不良反应

医生回答(1)
  • 张知新
    张知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向他提问

    母乳性黄疸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致结合胆红素水解重吸收使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初乳量不足致胎便延迟重吸收加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代谢不全易胆红素失衡,新生儿需关注皮肤黄染及喂养量,母亲按需喂养,黄染严重及时就诊。

    一、母乳性黄疸引起孩子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

    1.母乳中特定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该酶可作用于肠道内结合胆红素,使其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进而增加肠道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导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黄疸相关不良反应。

    2.母乳喂养方式的影响:初乳中脂肪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若婴儿摄入量不足,会使胎便排出延迟,肠道内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从而加重胆红素代谢异常,诱发黄疸及相关不良反应。

    3.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特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在母乳喂养模式下,易出现胆红素代谢失衡,导致未结合胆红素蓄积,引发皮肤黄染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等功能。

    二、不同人群相关影响及注意事项

    1.新生儿群体: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代谢功能更不完善,发生母乳性黄疸的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其皮肤黄染程度及进展,确保母乳喂养量充足,促进胎便排出,若胆红素水平过高需及时就医评估,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低龄儿童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2.母乳喂养相关注意事项:母亲应保证婴儿按需喂养,确保婴儿摄入足够乳汁以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道内胆红素重吸收。同时,关注新生儿皮肤黄染情况,若黄染范围迅速扩大或程度严重,需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干预,遵循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的原则,避免不恰当的医疗处理。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