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类型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类型

2025年10月17日 15:18:26
病情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类型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类型是周围型,主要累及小腿肌肉静脉丛,病理生理机制与小腿肌肉收缩功能异常、静脉血流淤滞致凝血有关,临床表现为小腿部疼痛肿胀等且全身症状轻,对老年人、中青年及特殊病史人群影响不同,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病理生理机制

    小腿肌肉静脉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起始的常见部位,当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肌肉收缩功能异常、静脉血流淤滞等情况时,容易引发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等一系列凝血过程,从而形成血栓。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活动减少,小腿肌肉泵功能减退,静脉回流减慢,就容易在小腿肌肉静脉丛形成血栓。

    临床表现特点

    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常表现为小腿部疼痛、肿胀,尤其是在活动踝关节时疼痛加剧,小腿肌肉有压痛,Homans征可为阳性(即被动背屈踝关节时引起小腿深部疼痛)。但由于血栓局限在小腿肌肉静脉丛,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发热等表现一般不明显。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活动相对较少,更易发生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护理上要注意鼓励老年人适当进行下肢肌肉收缩舒张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家属要协助老年人进行下肢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中青年:中青年如果有长时间静坐、久站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旅行,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等,也容易出现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提醒中青年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起身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曾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复发倾向等病史的人群,更要警惕周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这类人群除了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外,可能需要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并进行干预。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