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小孩食用自己的粪便对健康是否有害

小孩食用自己的粪便对健康是否有害

2025年10月17日 15:47:04
病情描述:

小孩食用自己的粪便对健康是否有害

医生回答(1)
  • 宋燕燕
    宋燕燕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小孩食用自身粪便存在肠道感染风险,粪便中病原体可致儿童腹泻、呕吐、腹痛等,严重可脱水;有寄生虫传播风险,粪便中寄生虫卵或幼虫进入体内会影响营养吸收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还可能关联心理行为问题,频繁出现此行为可能反映心理行为异常需关注,低龄儿童家长需加强看护,发现行为要清洁口腔身体引导正确卫生行为,出现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做便常规检查遵诊疗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肠道感染风险

    小孩食用自己粪便时,粪便中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等病原体易进入体内,引发胃肠道感染。临床研究显示,此类病原体可导致儿童出现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稀薄)、呕吐(频繁反胃、吐出胃内容物)、腹痛(腹部持续或间断性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需及时补液治疗。

    二、寄生虫传播风险

    粪便中可能携带寄生虫卵或幼虫,如蛔虫、绦虫等。寄生虫进入儿童体内后会在肠道内寄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儿童)。例如,蛔虫寄生在肠道内会掠夺营养,绦虫则可能附着在肠壁引发肠道损伤。

    三、心理行为问题关联

    频繁出现食用自身粪便的行为可能反映儿童存在心理行为异常。儿童期的此类异常行为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影响其社交能力发展及心理健康,需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低龄儿童因自我保护意识差,家长需加强看护,避免其接触并食用自身粪便。一旦发现儿童有此类行为,应立即清洁口腔及身体,引导正确的卫生行为。若儿童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或疑似感染表现,如持续腹泻、发热等,需及时就医进行便常规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并遵儿科诊疗原则进行相应处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状况,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