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栓的形成原因

血栓的形成原因

2025年10月17日 16:34:09
病情描述:

血栓的形成原因

医生回答(1)
  • 崔世军
    崔世军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相关。血管内皮损伤会破坏屏障启动凝血过程,老年人及有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易因之形成血栓;血流缓慢时血小板易聚集,血流湍流会破坏内皮致血栓,先天血管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等人群易有湍流;血液高凝状态有遗传性(如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和获得性(如恶性肿瘤、妊娠、长期用避孕药、大面积烧伤等)因素致血栓形成。

    血流状态异常

    血流缓慢:正常血流中,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可被血流冲走并稀释。当血流缓慢时,血小板容易在血管壁黏附聚集。例如,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易沉积,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年龄较大的人群活动相对减少,血流可能相对缓慢;肥胖人群由于血液循环负担加重,也可能出现血流缓慢情况。

    血流产生湍流:血管狭窄、血管壁不光滑等情况可使血流产生湍流,湍流会破坏血管内皮,并且使血小板更容易黏附于血管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处血流湍流形成,易在局部形成血栓。患有先天性血管畸形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人群,血流湍流发生概率较高。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性因素: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液高凝。例如,凝血因子ⅤLeiden突变,会使活化的蛋白C不能有效灭活凝血因子Ⅴ,导致凝血活性增强,易引发血栓形成。这类人群从幼年时期可能就存在血液高凝倾向,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获得性因素:多种疾病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如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或机体的凝血-抗凝平衡被打破,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妊娠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等原因,也处于相对高凝状态,产后发生血栓的风险相对增加。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也可导致血液高凝,进而促进血栓形成。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