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糖尿病足会出现坏疽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足会出现坏疽是什么原因

2025年10月17日 17:11:36
病情描述:

糖尿病足会出现坏疽是什么原因

医生回答(1)
  • 张颖辉
    张颖辉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足坏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血管病变致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病变致感觉缺失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染因素促进以及血糖控制不佳持续影响,其中血管病变使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致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病变致足部易损伤、皲裂及血液循环受影响,感染加重组织损伤,血糖控制不佳不断损伤组织并利于细菌繁殖,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关键。

    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下肢的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感知足部的损伤、温度变化等情况。比如,患者可能在足部被异物刺伤后却毫无察觉,导致伤口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的汗腺分泌,使足部皮肤干燥,容易发生皲裂,也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进一步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长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足部更容易出现问题并发展为坏疽。

    感染因素的促进作用

    由于足部血液循环障碍和感觉缺失,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一旦发生感染,炎症会进一步加重组织的损伤。例如,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足部后,会在局部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红肿、疼痛等,而且感染会使组织的缺氧缺血状况更加严重,加速组织的坏死,从而促进坏疽的形成。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其自身抵抗力较差,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坏疽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血糖控制不佳的持续影响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使体内处于高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持续的高血糖会不断损伤血管和神经等组织。即使患者偶尔血糖有所波动,也会对足部的组织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血糖在短时间内的升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影响血液循环,而血糖的不稳定也会干扰神经的修复和功能维持。所以,血糖控制不佳是糖尿病足坏疽发生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