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

什么是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

2025年10月17日 19:49:07
病情描述:

什么是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

医生回答(1)
  • 邓宏平
    邓宏平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是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将梭形滤器植入下腔静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脱落致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操作,适用高危肺栓塞风险及准备溶栓或取栓治疗的患者,操作含穿刺定位、滤器输送与释放,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规范抗凝,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调整抗凝,儿童需评估必要性谨慎选择,有出血倾向患者需平衡风险并监测出血。

    一、定义

    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放射学技术将梭形结构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脱落形成的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从而避免肺动脉栓塞发生的治疗操作。

    二、适用情况

    1.高危肺栓塞风险患者:如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存在高风险肺栓塞可能的患者,包括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过程中仍发生肺栓塞的患者。

    2.准备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的患者:为防止治疗过程中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而提前植入滤器。

    三、操作过程

    1.穿刺定位:通常选择股静脉作为穿刺入路,通过影像学引导(如DSA造影)确定下腔静脉的位置及解剖情况。

    2.滤器输送:将梭形滤器装载于输送系统中,经穿刺导管送至下腔静脉内预定位置。

    3.滤器释放:在合适位置释放滤器,使其展开并固定于下腔静脉壁,起到拦截血栓的作用。

    四、术后注意事项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相关症状。

    2.穿刺部位观察:关注股静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3.抗凝治疗:多数患者术后需继续规范抗凝治疗,以防止滤器表面血栓形成等情况,但具体抗凝方案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术后需更密切监测心功能、凝血功能等,注意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且抗凝治疗时需警惕出血风险,根据患者肾功能、血小板等情况调整抗凝药物使用。

    2.儿童患者:儿童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梭形植入术相对较少,需充分评估病情及手术必要性,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滤器可能会影响下腔静脉生长,需谨慎选择,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

    3.有出血倾向患者:此类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需格外谨慎,术前需充分评估出血风险与肺栓塞风险的平衡,术后加强出血相关指标监测,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出血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