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什么是静脉血栓

什么是静脉血栓

2025年10月17日 12:51:41
病情描述:

什么是静脉血栓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的病理过程分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类型其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深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表现为肿胀疼痛等肺栓塞多由深静脉血栓脱落至肺部致呼吸困难等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高危人群需早期肢体活动按摩必要时用抗凝药物特殊人群按医嘱预防中老年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基础病史人群控制基础病定期监测。

    一、定义

    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内发生不正常凝结,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的病理过程,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类型。

    二、形成机制

    主要与三大因素相关:

    血管内皮损伤:当血管内皮受损时,内皮下胶原暴露,会激活凝血系统,启动凝血过程。

    血流缓慢:长期卧床、术后制动、长时间久坐等情况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易在静脉内淤积,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创伤、肿瘤、妊娠、产褥期等状况可引起血液高凝,如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使血液处于易凝结状态。

    三、类型

    (一)深静脉血栓

    常见于下肢深静脉,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后遗症。

    (二)肺栓塞

    多是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四、危险因素

    年龄:中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相对较高。

    性别:女性在妊娠、产褥期等特殊时期,因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静脉血栓风险增加;此外,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也可能面临更高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血流缓慢,增加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病史:有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心脏病(如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因自身病理状态影响,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升高。

    五、临床表现

    (一)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症状为病变侧下肢肿胀、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症状加重,皮肤温度可能高于对侧。

    (二)肺栓塞

    主要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可伴有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严重肺栓塞时可出现休克等危急表现。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对于高危人群,应鼓励早期进行肢体活动、适当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特殊人群如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中老年人群应注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等;有基础病史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