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检查方法有哪些问
胰腺炎检查方法有哪些
-
胰腺炎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检查。血液检查中血清淀粉酶起病2-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下降,超3倍可确诊但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血清脂肪酶病后就诊晚时有用;影像学检查里腹部超声是首选,CT能明确分级和并发症,MRI及MRCP助于观察胆道胰管;其他检查中腹腔穿刺对重症有帮助,ERCP可明确胆道情况但有创。不同人群检查有需注意的点,如儿童、肥胖、基础疾病、肾功能不全、装有金属植入物、老年等情况。
血清脂肪酶: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脂肪酶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在解读时需注意;对于肥胖患者,血清脂肪酶的测定可能会受到脂肪代谢等因素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初步判断胰腺大小、有无胆道疾病等。急性胰腺炎时可发现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慢性胰腺炎时可发现胰腺实质回声不均、胰管扩张等。对于儿童患者,腹部超声检查相对安全,但需注意儿童腹腔气体较多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对于肥胖患者,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会降低。
CT检查:CT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能明确胰腺炎的分级、有无局部并发症等。轻症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大和增厚,胰周围边缘不规则;重症可见胰腺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胸腹膜腔积液等。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CT表现不同,医生可根据CT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CT检查时需谨慎,避免发生对比剂肾病。
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MRI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MRCP有助于观察胆道和胰管的情况,对于诊断胆源性胰腺炎有重要意义。在儿科患者中,MRI检查相对安全,但需要患儿保持静止;对于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其他检查
腹腔穿刺: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其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对诊断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帮助。在进行腹腔穿刺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腹腔穿刺需谨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于考虑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可行ERCP检查,不仅可明确胆道有无结石、胆道梗阻等情况,还可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取石、引流等。但ERCP是有创检查,可能会诱发胰腺炎等并发症,在操作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对于老年患者,ERCP操作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观察术后情况。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