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医生分享的血糖控制方法有哪些

医生分享的血糖控制方法有哪些

2025年10月17日 16:38:36
病情描述:

医生分享的血糖控制方法有哪些

医生回答(1)
  • 贾克宝
    贾克宝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向他提问

    糖尿病管理需饮食上合理控制碳水选低升糖指数食物并保证膳食纤维摄入,运动要每周行至少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且不同人群运动有注意事项,遵医嘱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规范操作监测,还需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管理情绪以稳定血糖。

    一、饮食管理

    1.碳水化合物合理控制:根据个体情况计算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红豆、绿豆等),研究表明低GI食物可使血糖上升速度减缓,有助于血糖平稳控制,一般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占总热量的50%-60%为宜。

    2.保证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如苹果、蓝莓等)及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辅助调节血糖,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达到25-30克。

    二、运动锻炼

    1.有氧运动安排: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运动可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降低血糖水平,运动频率建议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2.运动注意事项: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运动时需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儿童糖尿病患者运动要兼顾生长发育,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跳绳、篮球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运动安全且不影响正常生长。

    三、药物辅助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常见的如二甲双胍等(仅提及药物名称),药物通过不同机制发挥降糖作用,需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用药方案使用,但不涉及具体服用频率、剂量等指导。

    四、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与时间: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在10.0mmol/L以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监测,如每日监测空腹、三餐后及睡前血糖。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需注意正确操作血糖仪,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按照说明书规范采血、操作仪器等。

    五、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每晚睡眠7-8小时左右,熬夜等不规律作息会影响身体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血糖稳定,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不利于血糖控制。

    2.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因为情绪波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水平,可通过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冥想、瑜伽等缓解压力,维持血糖稳定。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