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2025年10月17日 14:09:35
病情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生回答(1)
  • 祝洪澜
    祝洪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向他提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与经血逆流等有关,临床表现有痛经、不孕、月经异常等,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血清学检查及腹腔镜检查,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方式,不同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可通过适龄婚育等预防。

    临床表现

    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盆腔痛等。育龄期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青春期前较少发病,绝经后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吸收。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率较高,可达40%左右。其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月经异常: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淋漓不尽等,这与异位内膜侵犯子宫肌层或影响卵巢功能等有关。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异位的内膜囊肿等;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内异症的诊断和评估有较高价值。

    血清学检查:CA125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水平常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盆腔情况,还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症状;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使异位内膜萎缩;孕激素类药物(如甲羟孕酮等)、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等)等也可用于治疗,这些药物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受孕机会,同时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多以缓解症状、保护生育功能为主,药物选择需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且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但仍需定期复查,若出现异常情况也需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适龄婚育:鼓励适龄女性结婚生育,妊娠可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逆流的机会,从而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避免经血逆流:及时治疗引起经血逆流的疾病,如先天性生殖道畸形、宫颈狭窄等。

    定期体检:育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