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小肠坏死最危险的是哪几天问
早产儿小肠坏死最危险的是哪几天
-
早产儿小肠坏死即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最危险时期通常在出生后前几周,尤其1-2周内,第1周病理生理基础是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等致肠道易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喂养不耐受、腹胀、血便等;第2周病情加重,可致肠道全层坏死、穿孔等,引发严重并发症,此期预后差,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相关情况,及时检查诊断治疗,加强护理保障健康。
病理生理基础: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肠功能较弱,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胃肠动力不足。同时,早产儿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肠道免疫功能低下。在出生后的早期,由于围生期的一些不利因素,如窒息、低体温、低氧血症、感染等,容易导致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引发肠道缺血缺氧,这是NEC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在出生后第1周内,这种肠道缺血缺氧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重,肠道黏膜受到损伤,细菌容易移位,从而增加NEC发生的风险。
临床表现特点:出生后第1周的早产儿若发生NEC,早期可能表现为喂养不耐受,如吸吮无力、呕吐、胃潴留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胀,腹部皮肤发红、发亮,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部分患儿会出现血便,开始可为黏液便,逐渐发展为果酱样血便或鲜血便。此阶段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很快会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严重威胁早产儿的生命。
出生后第2周
病理发展情况:到出生后第2周,NEC的病情可能进入加重阶段。肠道黏膜的损伤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肠道全层坏死,甚至穿孔。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更容易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此时,炎症反应更为剧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表现更加明显,患儿会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不稳定等情况。肠道穿孔后会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可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是该时期早产儿面临的主要危险情况。
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出生后第2周处于NEC最危险的时期,此阶段发生肠道穿孔、严重感染等情况的早产儿,预后往往较差。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也可能出现肠道狭窄、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影响早产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而且,该时期的严重并发症可能直接危及早产儿的生命,死亡率相对较高。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出生后1-2周内的早产儿,要密切观察其喂养情况、腹部体征等。一旦发现喂养不耐受、腹胀、血便等异常情况,应高度怀疑NEC,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等典型表现)、血常规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NEC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维持内环境稳定,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