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新生儿斗鸡眼怎么回事

新生儿斗鸡眼怎么回事

2025年10月17日 10:01:23
病情描述:

新生儿斗鸡眼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 谭柯
    谭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向他提问

    新生儿斗鸡眼有生理发育因素(眼部肌肉等发育不完善、鼻梁扁平致错觉),需观察区分生理性(间歇性,近物时会聚远物不明显)和病理性(持续性、加重,可能与眼部疾病有关),生理性无需特殊治疗可引导多向注视,病理性需据病因治疗,家长要避免新生儿长时注视同一方向等并定期检查眼部。

    新生儿的眼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双眼的协调能力较差。婴儿的眼球调节能力较弱,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导致看起来有斗鸡眼的表现。例如,新生儿的双眼视轴很难完全平行,随着月龄增加,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一般在出生后3-4个月时,双眼的协调能力会逐步发展,大多数新生儿的“斗鸡眼”会自然消失。

    鼻梁因素

    新生儿的鼻梁比较扁平,内眦赘皮较明显,从外观上看,会给人一种双眼向中间会聚的错觉,容易被误认为是斗鸡眼。随着宝宝逐渐长大,鼻梁发育变高,内眦赘皮改善,这种视觉上的错觉会消失。

    新生儿斗鸡眼的观察与判断

    正常生理性“斗鸡眼”观察

    对于新生儿的“斗鸡眼”,首先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斗鸡眼”通常是间歇性的,在新生儿注视近处物体时可能会出现双眼会聚的情况,但当物体移到较远位置时,双眼会恢复平行。比如,用一个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在新生儿眼前较近处晃动时,可能会看到双眼向中间聚拢,而当把玩具移到稍远的位置,这种聚拢现象就不明显了。

    病理性斗鸡眼的判断

    如果新生儿的“斗鸡眼”是持续性的,或者随着月龄增加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病理性斗鸡眼可能与眼部的一些疾病有关,如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等。这时候需要及时带新生儿到眼科就诊,通过专业的眼部检查来明确诊断。

    新生儿斗鸡眼的处理与注意事项

    生理性斗鸡眼的处理

    对于生理性的新生儿斗鸡眼,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平时可以注意引导新生儿多向不同方向注视物体。例如,在新生儿的床头不同方位悬挂色彩鲜艳、有吸引力的玩具,让新生儿的双眼多向不同方向转动,促进眼部肌肉的发育和协调能力的提高。

    病理性斗鸡眼的处理

    如果是病理性斗鸡眼,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先天性眼外肌发育异常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但手术一般会选择在合适的年龄进行,通常需要等新生儿眼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再考虑。

    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注意事项

    家长在观察新生儿斗鸡眼情况时,要注意避免让新生儿长时间注视同一方向的物体,也不要将玩具等物品悬挂在新生儿眼前过近的同一位置。同时,要定期带新生儿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对于有家族眼部疾病史的新生儿,更要密切关注眼部发育情况。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轻柔对待新生儿的眼部周围,避免外力影响眼部肌肉和眼球的正常发育。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