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真菌结直肠炎

真菌结直肠炎

2025年10月17日 18:57:02
病情描述:

真菌结直肠炎

医生回答(1)
  • 陈佩瑜
    陈佩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向他提问

    真菌结直肠炎是真菌侵袭结直肠黏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致菌群失衡、免疫抑制状态使防御下降及有胃肠道基础疾病改变微环境,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的腹痛、腹泻等及全身症状较轻,诊断可通过粪便检查看菌丝孢子、培养定种类和结肠镜查黏膜病变取组织病理,治疗采用抗真菌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严控广谱抗生素使用,免疫抑制人群需监测免疫、权衡抗真菌药利弊,老年人群要留意肠道症状、考虑肝肾功能调整药量。

    一、定义

    真菌结直肠炎是由真菌侵袭结直肠黏膜所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真菌在结直肠内定植、繁殖,破坏肠道黏膜正常结构与功能。

    二、病因

    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原有正常菌群平衡,使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失去制约而大量增殖,从而侵入结直肠黏膜引发炎症。2.免疫抑制状态: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难以有效抵御真菌侵袭,增加了真菌结直肠炎的发病风险。3.胃肠道基础疾病:存在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等基础疾病时,肠道微环境改变,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为真菌定植和感染创造了条件。

    三、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常见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腹泻为常见表现,粪便可呈稀水样、黏液样,部分患者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排便量少)。2.全身表现: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低热,但多数患者体温无明显异常升高。

    四、诊断方法

    1.粪便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进行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可见结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若发现真菌菌丝侵入黏膜,可确诊真菌结直肠炎。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使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致病真菌种类及患者个体情况来确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肠道菌群尚不完善,应严格把控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因不必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真菌结直肠炎。若儿童出现腹痛、腹泻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规范诊疗下明确是否为真菌结直肠炎并进行针对性处理。2.免疫抑制人群:需密切监测免疫状态,积极治疗基础免疫相关疾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综合权衡药物疗效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3.老年人群:老年人肠道屏障功能随年龄增长可能减弱,要留意观察肠道症状,一旦出现腹痛、腹泻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排查真菌结直肠炎的可能。用药时需充分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状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