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如何训练感统失调和专注力不集中的孩子

如何训练感统失调和专注力不集中的孩子

2025年10月17日 18:58:03
病情描述:

如何训练感统失调和专注力不集中的孩子

医生回答(1)
  • 湛洁谊
    湛洁谊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向他提问

    感官统合训练涵盖通过旋转等刺激前庭觉、攀爬等增强本体觉、用不同材质物品进行触觉训练,专注力训练可选择适合游戏并分解任务,家庭环境要保证规律作息且减少干扰,低龄儿童需用游戏化方式开展训练并密切观察调整。

    一、感官统合训练

    (一)前庭觉训练

    通过旋转、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动刺激前庭系统,改善孩子的平衡感与空间知觉。例如让孩子每天进行5-10分钟的旋转游戏(如原地快速旋转后走直线),研究表明此类训练可增强前庭觉对大脑注意力调节的支持作用,帮助提升专注力。

    (二)本体觉训练

    借助攀爬、跳跃、瑜伽等运动增强孩子对自身肢体位置的感知。如安排每周2-3次的攀爬架或楼梯攀爬活动,本体觉的良好发展能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身体姿势,进而促进注意力的稳定集中。

    (三)触觉训练

    利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毛绒、砂纸、海绵等)让孩子触摸感知,通过刺激皮肤神经传递信号来调节大脑兴奋度。可设置触觉探索游戏,每日10分钟左右,帮助孩子建立适宜的触觉反应阈值,利于注意力集中。

    二、专注力训练方法

    (一)专注游戏选择

    选取适合孩子年龄的专注类游戏,如拼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阶)、搭积木、找不同等。以5-7岁孩子为例,每天安排15-20分钟进行此类游戏,游戏过程中家长可引导孩子聚焦于任务本身,研究显示这类有目标的视觉追踪游戏能有效提升视觉专注力。

    (二)任务分解训练

    将较长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小步骤,让孩子逐步完成。例如写作业时,可分解为“先整理文具→读题→写第一步→检查”等步骤,每完成一个小步骤给予鼓励,通过逐步强化帮助孩子建立完成任务的信心与专注习惯,降低因任务过长产生的畏难和分心情况。

    三、家庭环境营造

    (一)规律生活作息

    保证孩子每日有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学龄前儿童建议11-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以及定时的饮食安排,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调节大脑神经活动,为专注力维持提供基础保障。

    (二)减少环境干扰

    为孩子打造相对安静、整洁的学习与活动空间,避免过多无关物品或嘈杂声音干扰。例如学习区域远离电视、玩具等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在孩子专注做事时,家人尽量保持安静,让孩子能更好地聚焦于当前任务。

    四、特殊人群及温馨提示

    对于低龄儿童(3岁以下),应优先采用游戏化、趣味性的方式开展训练,避免强制或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以防引起孩子抵触情绪。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在训练过程中的反应,若出现过度疲劳、情绪异常等情况应及时调整训练强度与方式。同时,不同年龄孩子的训练重点与方式需有所区别,如学龄期孩子可结合学校学习任务融入专注力训练,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始终以提升孩子舒适度和兴趣为导向,通过科学且个体化的训练逐步改善感统失调与专注力不集中问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