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有何症状问
下肢静脉血栓有何症状
-
下肢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浅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体温变化、浅静脉代偿扩张等症状,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易被基础疾病掩盖症状;浅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与周围组织粘连,女性妊娠期、长期站立工作者易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
疼痛肿胀: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突然出现疼痛、肿胀,疼痛多从小腿开始,然后向上蔓延,肿胀可累及整个下肢。疼痛一般为胀痛或酸痛,行走时可加重。例如,患者可能感觉小腿部位有沉重、酸胀且疼痛的感觉,随着血栓蔓延,整个下肢会明显肿胀,皮肤可能会有紧张发亮的表现。
皮肤颜色改变:下肢皮肤颜色可能会出现变化,通常是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这是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缺氧。比如,小腿及足部皮肤可能会呈现出暗红色,与正常皮肤颜色对比明显。
体温变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这是由于血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的。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但也有少数患者体温正常。
浅静脉代偿扩张:为了代偿深静脉的回流障碍,浅静脉会出现扩张的情况。表现为下肢表面可见一些迂曲扩张的静脉,就像蚯蚓一样。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可能症状不太典型。比如可能仅表现为下肢轻度肿胀,疼痛主诉可能不明确,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儿童的表述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身体的代偿机制与成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例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行走不便,下肢肿胀可能被认为是由其他慢性疾病引起,而容易漏诊。同时,老年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因素更多,如长期卧床、术后等情况,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形成
局部疼痛红肿:主要表现为血栓所在部位的浅静脉区域出现疼痛、红肿,可触及疼痛性的条索状硬结。例如,若血栓发生在大隐静脉区域,患者能感觉到病变部位有明显的疼痛,皮肤发红、肿胀,用手触摸可以摸到一条硬的条索。
与周围组织粘连:血栓可能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按压时疼痛会加剧。而且浅静脉血栓一般不会引起整个下肢的严重肿胀,但如果血栓蔓延至深静脉,也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症状。
不同人群特点:
女性: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发生浅静脉血栓。妊娠期女性活动相对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且子宫增大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影响静脉回流,增加了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长期站立工作者:这类人群由于下肢静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静脉壁容易受损,从而更容易发生浅静脉血栓。例如教师、售货员等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