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及湿疹的治疗应该如何进行问
过敏性皮肤及湿疹的治疗应该如何进行
-
湿疹的非药物干预包括明确并规避过敏原、选择温和保湿剂做好皮肤保湿护理及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并调整室内适宜温湿度;药物治疗有外用根据皮损选不同强度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系统用抗组胺药缓解瘙痒或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特殊人群中儿童注重婴儿保湿及合理选药,孕妇权衡药物对胎儿影响谨慎选外用药物,老年人加强保湿并关注肝肾功能用药。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规避过敏原:通过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如尘螨、花粉、某些食物等,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室内定期清洁除尘、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外出、调整饮食避开过敏食物等,这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湿疹发作诱因。
2.皮肤保湿护理:选择温和无刺激、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剂,如凡士林等,每日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多次涂抹,保持皮肤水分,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尤其对于皮肤屏障受损的过敏性皮肤及湿疹患者至关重要,干燥环境下更需加强保湿。
3.穿着与环境调整:穿着纯棉、宽松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20~25℃)和湿度(50%~60%),避免过热或过干的环境加重皮肤不适。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根据湿疹皮损的部位、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如弱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薄嫩部位,中效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可用于相对厚硬皮损部位,但需注意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间擦部位等皮肤薄嫩处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这类药物抗炎作用明确,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风险,但可能有局部灼热感等短期刺激反应。
2.系统药物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过敏性皮肤及湿疹引起的瘙痒症状,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合理选用,儿童用药需注意剂型和剂量选择,避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对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婴儿湿疹需特别注重保湿,避免过度清洁皮肤,可选择婴儿专用温和保湿产品;儿童用药优先选择弱效外用药物,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以防影响生长发育,同时抗组胺药使用需根据年龄调整剂型和剂量。
2.孕妇:湿疹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外用药物选择相对安全的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干燥,保湿护理更为重要,外用药物选择需考虑皮肤吸收能力,可适当增加保湿剂使用频率,系统用药时需关注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谨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