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容易脱臼是怎么了问
宝宝手容易脱臼是怎么了
-
宝宝手容易脱臼与解剖结构、外力、生长发育阶段特点有关,脱臼后有哭闹、不敢活动等表现需就医复位,可通过正确牵拉、注意玩耍安全、合理营养、定期体检来预防宝宝手脱臼。
婴儿和幼儿的肩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关节囊相对松弛,韧带也不够坚韧,骨骼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比成人更容易出现脱臼情况。例如,婴幼儿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善,环状韧带相对松弛,当受到外力牵拉时,桡骨头容易从环状韧带中脱出,导致桡骨头半脱位,这是宝宝手部容易脱臼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常见诱因是大人牵拉宝宝的手上下楼梯、穿衣等动作。
外力因素
不当牵拉:宝宝活泼好动,但自身控制能力较弱,当大人在牵拉宝宝手部时用力不当,比如突然用力拉扯宝宝的手,就容易导致关节脱臼。比如宝宝在行走时,大人猛然用力拉宝宝的手往回拽,就可能引发手部关节脱臼。
意外碰撞:宝宝在玩耍过程中,手部受到意外碰撞,力量传导至关节,也可能造成关节脱臼。例如宝宝在奔跑时不慎摔倒,手部撑地,外力作用可能导致手部关节脱位。
生长发育阶段特点
宝宝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在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关节周围的组织相对稚嫩,随着宝宝活动量的增加,如果活动方式不当,就更容易出现关节脱臼的情况。比如宝宝开始学习走路、抓握玩具等动作时,手部关节的使用频率增加,若没有正确的保护和引导,就增加了脱臼的风险。
宝宝手脱臼后的表现及处理建议
表现
宝宝手脱臼后通常会出现哭闹不止、手部不敢活动、局部可能有肿胀、畸形等表现。比如桡骨头半脱位时,宝宝会拒绝使用患侧手臂,手部呈半屈状,不愿活动。
处理
一旦发现宝宝手脱臼,应尽快带宝宝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处理。在等待就医过程中,要尽量安抚宝宝情绪,避免宝宝进一步哭闹加重局部情况,但不要自行盲目尝试复位,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预防宝宝手脱臼的措施
日常护理与活动引导
正确牵拉宝宝手部:当需要牵拉宝宝手部时,要轻柔缓慢,避免突然用力。比如抱起宝宝或者带宝宝行走时,牵拉宝宝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猛地拉扯。
注意玩耍安全:在宝宝玩耍时,要营造安全的环境,避免宝宝手部受到意外碰撞。同时,引导宝宝正确的玩耍方式,减少因不当玩耍导致手部受伤脱臼的风险。比如教导宝宝不要过度用力拉扯玩具等。
合理添加营养:保证宝宝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发育的营养物质,促进宝宝关节周围组织的健康发育,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如让宝宝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像奶制品、豆制品等,以及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等方式来实现。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带宝宝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关节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及时纠正可能导致宝宝手脱臼的不良因素。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高血糖能吃红薯吗
高血糖患者在饮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饮食,...
- 传说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吗
- 5类人不宜常吃鸡蛋 尤其是这种人
- 肚脐的泥抠不得 抠着抠着就有大问
- 一份简单早餐背后的杀机
- 胃不好应该多吃面条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