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题大全 > 血管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2025年10月17日 13:33:01
病情描述:

血管瘤治疗

医生回答(1)
  • 贾伟
    贾伟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向他提问

    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口腔颌面部较为多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冷冻治疗、放射与同位素治疗、硬化剂注射治疗、激光治疗、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手术治疗:适用于局限者可全部切除,范围广者可部分切除。

    2.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的治疗源于20世纪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

    3.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线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核素敷贴治疗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治疗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

    4.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于中、小型血管瘤的治疗。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血管壁形成一层内皮细胞,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5.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碳化、汽化和切割。其突出的优点是进行血管瘤治疗中,不出血或少出血,治疗后并发症小、后遗症少,复发率低。

    6.介入治疗: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头发丝粗细的微导管介入到引起异常结构的营养支管腔及膨大处,同时导入血管瘤药物,再利用先进的Cynergy血管病变工作站所发射的特定波长绿光对瘤体深部进行照射,使深部异常静脉血管瞬间凝固闭塞,并阻断瘤体的营养供应,血管瘤内壁腔隙及静脉血管腔内大量血栓形成,最后导致血管瘤内皮细胞失去活性,血管瘤逐渐消退,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血管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有时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血管瘤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护理,避免摩擦和感染。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血管瘤,如眼部、口腔等,需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影响孩子的视力和口腔功能。如果对血管瘤的治疗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由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

免费向医生提问
立即提问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